close
他一聲聲"敲"出陸傢嘴的高度
李建華站在四川路橋上用手機拍照,他的身後是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外白渡橋和20世紀20年代的老建築,遠處雨霧裡是陸傢嘴建築群。 早報記者 魯海濤 圖
李建華
海關大廈工作人員
現年55歲,出生於上海。
1992年4月18日,作為浦東開發的重要一步,浦東海關籌備處在陸傢嘴地區成立,李建華前往浦東海關工作。
20多年來,李建華用他手中的公章,幫助一棟棟新式高樓崛起,共批過幾十棟高樓的建造和減免稅優惠申請,並完整見證瞭浦東的發展和崛起。
如今李建華在飛速崛起的高樓潮中,懷念舊時的風格和味道, 上海這5年發展變化非常快,硬件提升水平非常高。但在一些軟的地方,一些文化方面,仍然有很多需要增強和進步的地方。
上海浦東新區陸傢嘴西路153號海關大廈,是55歲的海關關員李建華的工作地點。他1992年開始就在此辦公,見證瞭陸傢嘴金融區的成長。
李建華所在的減免稅科有一個公章,他用這枚公章幸參與審批瞭陸傢嘴地區幾十個高樓項目的減免稅優惠申請。在審批項目過程中,李建華常常奔走於金茂大廈、東方明珠這樣的工地,看著大廈從灌草荒蕪中拔地而起,直插雲霄。他不曾想到,僅僅20年的工夫,陸傢嘴就能有今日的繁華。
騎車穿過陸傢嘴泥濘小路
55歲的李建華也有一個與改革相關聯的人生際遇。
1992年1月31日,鄧小平專列抵達上海。早前他剛剛途經武昌、深圳、珠海等地,並發表瞭一系列重要講話。
2月17日下午,鄧小平聽取瞭關於浦東開發和發展規劃的匯報,並審看浦東新區規劃圖。他告誡說:90年代的機遇不能再錯過,這是你們上海最後一次機遇。現在浦東的開發是隻能進、不能退,而且也沒有退路。浦東開發是晚瞭,這是件壞事,但也是好事,你們可以借鑒廣東的經驗,可以搞得好一點,搞得現代化一點,起點高一點,後來居上,我相信這一點。到1995年,浦東就會有大的變化,我還可以看得到。
1992年4月18日,作為浦東開發的重要一步,浦東海關籌備處率先在陸傢嘴地區成立。 當時的想法是,浦東一無所有,要發展開發,必須要進口,需要海關。以邊籌建、邊辦公、邊完善為原則,籌備處就開張瞭。 李建華說。
他清晰地記得,自己第一天到浦東海關籌備處報到時的情形。當時的陸傢嘴地區,沒有幾棟高樓,最顯眼的是一個浦東公園,四周都是農田和荒草。浦東海關籌備處沒有專門的辦公場所,隻能暫時租借濰坊路上的東都商城內辦理業務。
第一天報到上班,整個東都商城二樓辦公室亂成一團。 李建華回憶說, 海關工作人員一邊忙著海關籌備的事,一邊又給企業辦業務,辦公室外面則擠滿瞭來辦業務的人,很熱鬧。 在浦東海關,李建華主要從事減免稅的審批工作。
改革開放後,國務院相繼出臺瞭一系列貿易稅收減免優惠政策,李建華的工作則是讓這些優惠政策在浦東一一落實。
資料顯示,僅1992年到1994年,浦東批準引進外資與出口項目2493個,協議外資56.35億美元,分別占整個上海全市的26.34%和27.62%。1995年,批準項目838個,協議外資30.59億美元。出口創匯逐年增加。1995年達24.75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21.38%。
1993年在籌備處上班的時候,每天都要接待大批的申請人,然後一一核實情況,審查材料,再行審批。 李建華說,他非常想念那段忙碌的時光,那是一種渴望積蓄多年後的爆發,是人們對發展和富裕的渴望。每天下班,李建華騎著自行車,穿過陸傢嘴地區的泥濘小路,前往碼頭搭乘擺渡船。陸傢嘴地區並不是沒有變化,零星幾個地方已經在籌建高樓,其中就包括浦東海關的辦公大樓。
當時做夢也不敢相信,短短20年,陸傢嘴能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 李建華說。
審批金茂大廈鋼材減免稅
1996年,海關大樓竣工,李建華和他的同事們搬出東都商城,在新的辦公大樓裡工作。此時的陸傢嘴,金茂大廈等項目還在建造中。
金茂大廈項目的基礎工程用瞭大量通過減免稅申請進口的鋼材,當時單子也是我批的。 李建華回憶道。為瞭核準金茂大廈的申請,他曾多次前往建築工地調研。當時,規劃建造88層的金茂是全國最高的建築,李建華搭乘著大樓外則的工程電梯,緩慢升降。 一開始緊張得厲害,這輩子都沒登過那麼高的樓。 他說。電梯一點一點升上去,緊張的感覺逐漸舒緩,李建華登高遠眺,整個陸傢嘴和黃浦江都盡收眼底。
他清晰地記得,那時的黃浦江如同一條時間走廊,將浦西與浦東涇渭分明地分割為兩部分,一個代表過去,一個代表未來。 浦西外灘高樓錯落,道路擁擠。浦東陸傢嘴大樓星星點點,道路開闊寬敞。 他說。
在陸傢嘴,李建華參與瞭幾十棟高樓的減免稅優惠申請的審批工作,並完整見證瞭浦東的發展和崛起。
有人這樣描述:經過改革開放和高速經濟增長,上海摩天大樓的數量已超過許多發達國傢一國的總量。陸傢嘴金融區平均每十二天就崛起一幢約三十層高的大樓。截至今年4月底,陸傢嘴金融貿易區商辦樓宇達到207幢,樓宇建築塑膠熱融押出面積約1015萬平方米。盡管高樓密集,陸傢嘴區域的商務樓宇仍然供不應求,去年陸傢嘴商務樓宇出租率達94%,1.7平方公裡的小陸傢嘴區域部分樓宇出租率更是達到瞭100%。
陸傢嘴的高樓潮還在繼續。根據規劃, 十二五 期間,陸傢嘴金融貿易區將實施金融城擴容戰略,計劃再建45幢商辦樓宇,地上建築面積350萬平方米,相當於再造一個小陸傢嘴。其中,上海中心大廈、陸傢嘴濱江金融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國金中心、世紀大都會等,被列為陸傢嘴金融城十大重點推進工程,總投資將達到520億元人民幣,總占地面積廢塑膠加工|廢塑膠處理工廠約40萬平方米。
陸傢嘴高樓擴建的背後,是浦東的開放和崛起。2011年,浦東新區GDP突破540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7.3%,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8%。未來5年,盡管經濟形勢並不明朗,但浦東還是提出瞭依靠陸傢嘴、金橋、張江、外高橋四個先發效應地區,以及迪士尼、後世博、臨港三個後發效應地區,實現GDP突破1萬億元的目標。
在浦東如一艘開足馬力的巨輪向前挺進航行時,參與見證瞭改革之初的李建華,卻有瞭自己新的憂慮。
他在高樓群裡尋找老上海
我走在陸傢嘴的高樓中間,想起以前這裡的荒涼,非常驕傲。但是我也在想,這些高樓和任何一座大都市的高樓有什麼區別?陸傢嘴的最大遺憾是,高樓太過密集,且缺乏特色,沒味道。 他說。
這似乎是一種尷尬的悖論。20多年來,李建華用他手中的公章,幫助一棟棟新式高樓崛起。20多年後,李建華卻在飛速崛起的高樓潮中,懷念舊時的風格和味道。
從2009年開始,李建華在網上開瞭博客,並經常發一些自己搜集的老照片,這些舊照片有時記錄的是一個弄堂深處,有時則是蘇州河的某個拐角處。 我的這個愛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原來也有很多上海人和我一樣,想念以前上海的老味道。 李建華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味道?也許很難講解清楚。 可能是一首詩,也可能是一首歌。
2009年,李建華在網上高價買到一本《老上海百業指南》,《指南》的前身是上海福利股份有限公司於1930年代出版的一份圖錄,專門記錄上海的商業行號及道路門牌號。李建華在這份《指南》上找到瞭自己兒時住的弄堂,以及弄堂口的老虎灶。拿著這份地圖翻看,李建華忽然有瞭一個心願,要把上海市區所有的老虎灶重新搜尋出來,因為它們承載著許多老上海人的童年和青春記憶。
一說 老虎灶 ,年輕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玩意。這曾是上海人生活的一道風景。 李建華說, 老虎灶就是泡開水的地方,灶頭樣子像老虎,所以俗廢棄物處理|廢棄物濾網處理稱老虎灶。
我不隻是要找到老虎灶,還要把每一個老虎灶背後的故事找出來,這些東西匯集在一起,就是一部老上海的生活史。 李建華說。帶著這個打算,李建華利用每個周末,走街串巷,拍照采訪。
李建華將自己收集拍攝的資料傳到網絡上,吸引瞭不少人的關註,他也因此結識瞭不少新朋友。在這個小圈子的聚會上,李建華和朋友們總是感慨,上海未來的發展。 我們總是說,上海這5年發展變化非常快,硬件提升水平非常高。但在一些軟的地方,一些文化方面,仍然有很多需要增強和進步的地方。 他說。
5年後,李建華將正式退休。他已經規劃好瞭未來的生活,就是繼續在街頭,拍攝和記錄上海的文化生活。 讓快速發展的腳步放緩一點。 他說。
錄入編輯:曹小倩
李建華站在四川路橋上用手機拍照,他的身後是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外白渡橋和20世紀20年代的老建築,遠處雨霧裡是陸傢嘴建築群。 早報記者 魯海濤 圖
李建華
海關大廈工作人員
現年55歲,出生於上海。
1992年4月18日,作為浦東開發的重要一步,浦東海關籌備處在陸傢嘴地區成立,李建華前往浦東海關工作。
20多年來,李建華用他手中的公章,幫助一棟棟新式高樓崛起,共批過幾十棟高樓的建造和減免稅優惠申請,並完整見證瞭浦東的發展和崛起。
如今李建華在飛速崛起的高樓潮中,懷念舊時的風格和味道, 上海這5年發展變化非常快,硬件提升水平非常高。但在一些軟的地方,一些文化方面,仍然有很多需要增強和進步的地方。
上海浦東新區陸傢嘴西路153號海關大廈,是55歲的海關關員李建華的工作地點。他1992年開始就在此辦公,見證瞭陸傢嘴金融區的成長。
李建華所在的減免稅科有一個公章,他用這枚公章幸參與審批瞭陸傢嘴地區幾十個高樓項目的減免稅優惠申請。在審批項目過程中,李建華常常奔走於金茂大廈、東方明珠這樣的工地,看著大廈從灌草荒蕪中拔地而起,直插雲霄。他不曾想到,僅僅20年的工夫,陸傢嘴就能有今日的繁華。
騎車穿過陸傢嘴泥濘小路
55歲的李建華也有一個與改革相關聯的人生際遇。
1992年1月31日,鄧小平專列抵達上海。早前他剛剛途經武昌、深圳、珠海等地,並發表瞭一系列重要講話。
2月17日下午,鄧小平聽取瞭關於浦東開發和發展規劃的匯報,並審看浦東新區規劃圖。他告誡說:90年代的機遇不能再錯過,這是你們上海最後一次機遇。現在浦東的開發是隻能進、不能退,而且也沒有退路。浦東開發是晚瞭,這是件壞事,但也是好事,你們可以借鑒廣東的經驗,可以搞得好一點,搞得現代化一點,起點高一點,後來居上,我相信這一點。到1995年,浦東就會有大的變化,我還可以看得到。
1992年4月18日,作為浦東開發的重要一步,浦東海關籌備處率先在陸傢嘴地區成立。 當時的想法是,浦東一無所有,要發展開發,必須要進口,需要海關。以邊籌建、邊辦公、邊完善為原則,籌備處就開張瞭。 李建華說。
他清晰地記得,自己第一天到浦東海關籌備處報到時的情形。當時的陸傢嘴地區,沒有幾棟高樓,最顯眼的是一個浦東公園,四周都是農田和荒草。浦東海關籌備處沒有專門的辦公場所,隻能暫時租借濰坊路上的東都商城內辦理業務。
第一天報到上班,整個東都商城二樓辦公室亂成一團。 李建華回憶說, 海關工作人員一邊忙著海關籌備的事,一邊又給企業辦業務,辦公室外面則擠滿瞭來辦業務的人,很熱鬧。 在浦東海關,李建華主要從事減免稅的審批工作。
改革開放後,國務院相繼出臺瞭一系列貿易稅收減免優惠政策,李建華的工作則是讓這些優惠政策在浦東一一落實。
資料顯示,僅1992年到1994年,浦東批準引進外資與出口項目2493個,協議外資56.35億美元,分別占整個上海全市的26.34%和27.62%。1995年,批準項目838個,協議外資30.59億美元。出口創匯逐年增加。1995年達24.75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21.38%。
1993年在籌備處上班的時候,每天都要接待大批的申請人,然後一一核實情況,審查材料,再行審批。 李建華說,他非常想念那段忙碌的時光,那是一種渴望積蓄多年後的爆發,是人們對發展和富裕的渴望。每天下班,李建華騎著自行車,穿過陸傢嘴地區的泥濘小路,前往碼頭搭乘擺渡船。陸傢嘴地區並不是沒有變化,零星幾個地方已經在籌建高樓,其中就包括浦東海關的辦公大樓。
當時做夢也不敢相信,短短20年,陸傢嘴能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 李建華說。
審批金茂大廈鋼材減免稅
1996年,海關大樓竣工,李建華和他的同事們搬出東都商城,在新的辦公大樓裡工作。此時的陸傢嘴,金茂大廈等項目還在建造中。
金茂大廈項目的基礎工程用瞭大量通過減免稅申請進口的鋼材,當時單子也是我批的。 李建華回憶道。為瞭核準金茂大廈的申請,他曾多次前往建築工地調研。當時,規劃建造88層的金茂是全國最高的建築,李建華搭乘著大樓外則的工程電梯,緩慢升降。 一開始緊張得厲害,這輩子都沒登過那麼高的樓。 他說。電梯一點一點升上去,緊張的感覺逐漸舒緩,李建華登高遠眺,整個陸傢嘴和黃浦江都盡收眼底。
他清晰地記得,那時的黃浦江如同一條時間走廊,將浦西與浦東涇渭分明地分割為兩部分,一個代表過去,一個代表未來。 浦西外灘高樓錯落,道路擁擠。浦東陸傢嘴大樓星星點點,道路開闊寬敞。 他說。
在陸傢嘴,李建華參與瞭幾十棟高樓的減免稅優惠申請的審批工作,並完整見證瞭浦東的發展和崛起。
有人這樣描述:經過改革開放和高速經濟增長,上海摩天大樓的數量已超過許多發達國傢一國的總量。陸傢嘴金融區平均每十二天就崛起一幢約三十層高的大樓。截至今年4月底,陸傢嘴金融貿易區商辦樓宇達到207幢,樓宇建築塑膠熱融押出面積約1015萬平方米。盡管高樓密集,陸傢嘴區域的商務樓宇仍然供不應求,去年陸傢嘴商務樓宇出租率達94%,1.7平方公裡的小陸傢嘴區域部分樓宇出租率更是達到瞭100%。
陸傢嘴的高樓潮還在繼續。根據規劃, 十二五 期間,陸傢嘴金融貿易區將實施金融城擴容戰略,計劃再建45幢商辦樓宇,地上建築面積350萬平方米,相當於再造一個小陸傢嘴。其中,上海中心大廈、陸傢嘴濱江金融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國金中心、世紀大都會等,被列為陸傢嘴金融城十大重點推進工程,總投資將達到520億元人民幣,總占地面積廢塑膠加工|廢塑膠處理工廠約40萬平方米。
陸傢嘴高樓擴建的背後,是浦東的開放和崛起。2011年,浦東新區GDP突破540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7.3%,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8%。未來5年,盡管經濟形勢並不明朗,但浦東還是提出瞭依靠陸傢嘴、金橋、張江、外高橋四個先發效應地區,以及迪士尼、後世博、臨港三個後發效應地區,實現GDP突破1萬億元的目標。
在浦東如一艘開足馬力的巨輪向前挺進航行時,參與見證瞭改革之初的李建華,卻有瞭自己新的憂慮。
他在高樓群裡尋找老上海
我走在陸傢嘴的高樓中間,想起以前這裡的荒涼,非常驕傲。但是我也在想,這些高樓和任何一座大都市的高樓有什麼區別?陸傢嘴的最大遺憾是,高樓太過密集,且缺乏特色,沒味道。 他說。
這似乎是一種尷尬的悖論。20多年來,李建華用他手中的公章,幫助一棟棟新式高樓崛起。20多年後,李建華卻在飛速崛起的高樓潮中,懷念舊時的風格和味道。
從2009年開始,李建華在網上開瞭博客,並經常發一些自己搜集的老照片,這些舊照片有時記錄的是一個弄堂深處,有時則是蘇州河的某個拐角處。 我的這個愛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原來也有很多上海人和我一樣,想念以前上海的老味道。 李建華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味道?也許很難講解清楚。 可能是一首詩,也可能是一首歌。
2009年,李建華在網上高價買到一本《老上海百業指南》,《指南》的前身是上海福利股份有限公司於1930年代出版的一份圖錄,專門記錄上海的商業行號及道路門牌號。李建華在這份《指南》上找到瞭自己兒時住的弄堂,以及弄堂口的老虎灶。拿著這份地圖翻看,李建華忽然有瞭一個心願,要把上海市區所有的老虎灶重新搜尋出來,因為它們承載著許多老上海人的童年和青春記憶。
一說 老虎灶 ,年輕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玩意。這曾是上海人生活的一道風景。 李建華說, 老虎灶就是泡開水的地方,灶頭樣子像老虎,所以俗廢棄物處理|廢棄物濾網處理稱老虎灶。
我不隻是要找到老虎灶,還要把每一個老虎灶背後的故事找出來,這些東西匯集在一起,就是一部老上海的生活史。 李建華說。帶著這個打算,李建華利用每個周末,走街串巷,拍照采訪。
李建華將自己收集拍攝的資料傳到網絡上,吸引瞭不少人的關註,他也因此結識瞭不少新朋友。在這個小圈子的聚會上,李建華和朋友們總是感慨,上海未來的發展。 我們總是說,上海這5年發展變化非常快,硬件提升水平非常高。但在一些軟的地方,一些文化方面,仍然有很多需要增強和進步的地方。 他說。
5年後,李建華將正式退休。他已經規劃好瞭未來的生活,就是繼續在街頭,拍攝和記錄上海的文化生活。 讓快速發展的腳步放緩一點。 他說。
錄入編輯:曹小倩
- 廢塑膠熱熔處理|廢塑膠熱熔押出 廢棄物處理|廢棄物濾網處理若要自行燃燒該如何處理
- 廢塑膠處理濾網|處理廢塑膠垃圾濾網 燃燒廢塑膠處理濾網|處理廢塑膠垃圾濾網產生污染該如何處理@E@
- 廢塑膠熱熔處理|廢塑膠熱熔押出 燃燒廢塑膠處理濾網|處理廢塑膠垃圾濾網產生污染該如何處理@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